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杨龙培书法评析

        作者:孔德满2012-08-07 16:02:04 来源:网络
        杨龙培书法评析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这幅草书作品是录唐人韦应物诗“江上喜会梁州故人”,可算是龙培贤契的上乘之作。其特点是,得颜鲁公的《祭侄季明文稿》、《争座位帖》、和晋人陆机的《平复帖》之法。并兼有清王铎、傅山之神韵。通篇洒脱、凝重,气度宏博,有如狂涛浪涌,倾注直下,势不可遏。现简述如下:

        一  中锋用笔,遒劲圆通。

                此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用笔的多种变化,以中锋为主,藏露结合,使转自如。线条显得饱满沉稳,老辣苍健,深可入木,出则凌空,富有较强的立体效果。偶用侧锋,线条变得灵通跳跃,轻盈飞动。由于提按有致,行处有留,疾涩互用,那种力、柔、动、静、挺纵、强健、阳刚之美无不跃然纸面。例如“相”、“逢”、“浮”、“间”等字的笔画处理,可谓恰到好处。

        二  结体多变,形动神跃。

                清人王墨仙《书法指南》中谈到“作字贵有姿,尤贵有势。有姿则能醒人眼目,有势则能摄人心神。否则味同嚼蜡矣。譬如美人有色之姿,则不能动人”,大凡书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可是难就难在创作中,取得姿势的效果。而此篇作品的功夫却能醒人眼目,字的机构有大小、肥瘦、长短、宽窄、疏密、欹与正、主与次之分。多数字圆而偏长;如“汉”、“逢”、“后”、“永”、“欢”、“旧”、“归”等,雄强奇伟,气贯神通。少数字扁而敦厚,如“江”、“醉”、“如”、“上”等字,显得甜静平和,温文尔雅。有的字大而豪放,无颠狂霸气。有的字小而安祥,势柔而不亏。有的形动神跃,刚劲而热烈。有的体稳神温,静谧而酣畅。称得上体态万千,美不胜收。

        三  章法天成,妙趣横生。

                此书贵在不图点画之雕琢,章法之造作,而在率意求真,意在笔先,随类赋体,天然拙朴的内在美。作品齐头散尾,前后紧凑,波浪起伏,节奏明快,浑然一体。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神不外散。每字都是映带而生,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或欹或正,或卧或立,长短肥瘦,倏忽万变,皆是随意所施,随手而得。在字句的组合上,每字独立,少有连属,密处济之以疏,疏处济之以实,求雅避俗形驰而神往。这都是作者凭着自己的学识修养与娴熟的功夫技巧,得于心,应于手,发于毫墨,著于纸上,“不期然而自然者”。
                更为可喜的是,作者能够将诗里的好友久别重逢欣喜之情和自伤羁旅之感透溢于作品。这种借助于草书艺术,因类赋彩而得到自然运用。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手法已有了一定的修养,本篇如果不采用草书,而撰用其他任何一种书体,其效果就难以如此和谐统一,情感的发挥也必将受到限制。
                瑕不掩瑜,此幅作品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中行的末尾的几个字,显得过紧过于拥挤,密不透风,给人一种胸闷气塞之感;中行的“水”字和第三行“何”字的最后收笔都以同一长笔画收之,且又笔画平行,收笔都在一条水平的横线上,这是一种机械之病,它影响了整篇作品的自然之美。
                好在龙培贤契年纪轻轻,尚不到而立之年,却已在笔墨瀚海中初见端倪。他不骄不躁,不赶时髦,不人云亦云,脚踏实地,以古为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理论和人品的修养。且意志坚定,勇于实践。其作品之所以无漂浮轻滑之病,显然是与他的人品、学识、涵养,有密切联系,在书艺上,龙培贤契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会愈益明亮。
         
            书法评析作者:孔德满先生(书法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该篇文章撰于1991年10月,并于1992年9月1日刊登于《书画报》,原文的标题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杨龙培书法评析。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1(s)   11 queries
        update: